或许你曾经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一幢建筑物的一扇窗户被人打破了,却长时间没有得到修复。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建筑物的其他窗户也会被人打破,外墙会被人乱涂乱抹,甚至还有人将垃圾胡乱地丢在建筑物内外,使得其环境变得十分脏乱。
对于这种情况,社会心理学家会用“破窗效应”来解释,说的就是出现了不良行为,却没有得到及时制止,人们就会效仿这些不良的行为,导致情况一发不可收拾。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第一扇破掉的“窗户”正是让事情走向恶化的起点。如果在窗户破碎后,人们能够积极地采取补救措施,就不会使不良现象愈演愈烈。但遗憾的是,一般人都会对不良现象采取漠视态度,此时他们会有这样的逃避心理:“窗户并不是我打破的,凭什么要我去负责呢?”
还有一些人会对破坏推波助澜,他们会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并没有受到惩罚,我也不用顾虑什么。”“反正情况已经这样了,我做的这点小事不会影响大局。”带着这样的心理,他们不会再规范自己的行为,导致“破窗效应”一再发生,最终被破坏的不但是整体社会环境,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处事原则。
事实上,社会环境的好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漠视、纵容不良现象存在,社会风气会日渐败坏,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严于律己,不做有损社会公共秩序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当纵容那些看似轻微的过错,在“第一扇破窗”出现时,应当挺身而出、积极行动,做一个干预修复“破窗”的人,这样才不会让恶劣的局面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