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常会和与自己志趣相投或是爱好和价值观相似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在相处时彼此都会觉得非常轻松愉悦,对于很多问题都能较快达成共识,很少会出现分歧。
可是有时我们也会被一些和自己性情完全相反的人深深吸引,比如平时安静、沉稳的人会被个性开朗、活跃的人吸引,渴望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心理学家荣格看来,这其实是个体为了追寻“完整的自我”而做出的一种无意识的选择。
这是因为每个人既有显露在外,能够被他人注意到的显性人格,也有藏在潜意思中,就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隐性人格(影子人格)。
比如一个严肃、内敛的人可能是在成长过程总受到了严格的教育,被要i求不苟言笑、行为端庄,才慢慢形成了这样的人格;但是在他压抑的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外向、活泼的人,这种特质便成了他的影子人格。
正是因为这样,他会被具有这种外向型人格的人吸引,因为对方恰好弥补了他渴望拥有的人格的一部分,是影子人格的实体化。他会不由自主地追寻“影子人格”,渴望与自己的显性人格整合,进而发展出一个成熟、完善的自我。
不过,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经过一段痛苦的磨合期。在此期间,对方身上原本让他深受吸引的特质可能会成为他最受不了的地方,他甚至会想要改变对方,让对方变得更加美好,以符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但这往往会给彼此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时还会引发关系的破裂。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磨合期,我们应当多关注自身的显性人格和隐性人格的整合,不要将注意力过度地集中在对方身上,更不应当对对方横加挑剔。比如,一个感性的人就不能总是嫌弃理性的伴侣过于死板无趣,更不能强迫他像自己一样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此时感性的人应当专注自身,让自己尝试理性思考,以满足“影子人格”的需要。这样双方相处起来会更加和谐,自己也会有一种满足和充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