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人格面具”这个词吗?它来源于希腊文,本来指的是演员为了扮演某一个特殊的角色而戴上相应的面具,以更好地表现角色的人格。
而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看来,即使在舞台之外,人们也会有意无意地为自己戴上“人格面具”,以便适应不同的场合、对象和活动。
一个人身上可以有很多的人格面具。有的人在工作场合表现得非常外向,是大家公认的“沟通高手”,可回到家里,他却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发表意见;还有的人在父母、长辈面前循规蹈矩,行为十分严谨,可在与密友相处时,又会表现得非常随性,有时甚至有些放纵,让人难以想象他还有这样的一面......
人格面具在本质上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在体现。当一个人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中,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会出现不同的心里防御机制,也就会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让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可以与其他人甚至是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和睦共处;人格面具还能够体现出人的某种性格,这种性格不一定是天性的展现,却是当时当地最受“观众”欢迎的。
拥有了人格面具后,人们便可以更加容易地得到公众的承认,也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这对个人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不过,人格面具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比如一个人沉湎于当前的“人格面具”,其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有时还会对真实的自我产生深刻的怀疑。
心理学家大师温尼科特指出,“真自我”是一种对于自我的自发、真诚的体验,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真自我”,不能按照自己原本的样子去生活,就会失去“现实感”。如果这种情况已经十分严重,这个人更会完全丧失“自发性”,无法体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无法从现有的关系中获得幸福感,他的内心会变得非常空虚,还有可能出现易怒、忧郁、孤独等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需要充分地认同自己的内心,避免受到他人评价的干扰,这样才能分清为迎合他人而产生的人格面具和“真自我”。
而当你辗转于各个人格面具之间,感觉疲惫和迷失的时候,不妨在适当的环境中,把人格面具卸下来,暂时做一会儿“真自我”,这会让自己有一种幸福干和解脱感,有助于避免沉溺于某个人格面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