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体出生后不久,会因为最初遇到的刺激或对象表现出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这被称为“印刻效应”。
最早提出印刻效应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康德拉·洛伦茨,他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印刻实验。
洛伦茨用孵化器孵化了一群小鹅,小鹅出生后第一眼见到的是洛伦茨,它们把洛伦茨当成了自己的母亲,无论洛伦茨走到哪里,它们都会跟在他后面。见到自己真正的母亲,却不予理睬。受到惊吓时,小鹅就会跑向洛伦茨。
小鹅对洛伦茨的“依恋”现象被称为“母亲印刻”,指的是动物把自己在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对象当成母亲,并会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
印刻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洛伦茨还用其他动物做过这个实验,他发现鸟类的“母亲印刻”非常明显,比如小鸡、小鸟在孵化后10到16个小时内,就会出现这种现象;而哺乳动物的“母亲印刻”出现得比较晚,像小狗会在出生后3到7周才有这样的印刻行为。
洛伦茨将“印刻”最容易出现的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在关键期内,无论是人还是各种动物,都会对自己在环境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对象产生“母亲印刻”。可要是过了关键期,“印刻”就很难起作用了。洛伦茨曾让刚孵化的小鹅单独待着,过了1到2天,才让它接触对象,此时小鹅就不会出现印刻行为,无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伦茨都无法让它自动跟随。由此可见,想要利用好印刻效应,就一定要抓住宝贵的关键期,才有助于形成最初的依恋关系。
这提醒我们,在孩子出生后,父母一定要注意为他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要经常抚触、拥抱他,温柔地对他说话,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感知,让印刻效应充分发挥作用,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