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环境对大脑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境中的各类因素越是丰富,就越能够让大脑受到足够的刺激,脑功能越可以得到开发。
这一点在心理学家罗森茨维格的老鼠实验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20世纪60年代,罗森茨维格用大量时间观察环境对老鼠大脑的影响,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实。
为了便于对比观察,他挑选了一窝老鼠,把它们分成三组。第一组老鼠被关进一个铁笼子中,笼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有供老鼠生存的清水、食物,罗森茨维格把这称为“标准环境”。
第二组老鼠被分别关进数个不透明的笼子里,笼中空间逼仄、光线昏暗,食物和饮水也很不充足,罗森茨维格把这成称为“贫乏环境”。
第三组老鼠享受到了最好的“待遇”,它们被放进一个空间很大的笼子里,里面的环境布置得非常舒适,不但有足够的食物,还有各种滑梯、滚轮、踏板之类的小玩具,罗森茨维格把这称为“丰富环境”。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罗森茨维格一直观察着这些老鼠,他发现第三组老鼠表现得最为活跃,不管是活动量还是探索积极性都大大超过另外两组老鼠,第一组老鼠的情况适中,而第二组老鼠是最不活跃的。
罗森茨维格对老鼠进行了解剖研究,发现第三组老鼠大脑皮层的厚度、重量均超过其他两组,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也比其他两组多,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大脑的神经突触上——第三组老鼠的神经突触比第二组老鼠大50%。
罗森茨维格由此得出结论: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经常接受外界环境丰富多样的良性刺激,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有助于认知能力、精细动作能力、适应能力的提升;反之,若是环境中的有效刺激减少,大脑的发展速度就会降低。
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工作的环境中,可以多设置一些刺激因素。比如,可以营造开阔的、易于活动的空间,并且方便与他人接触,这样有助于减少心理压抑感。又如,用和谐的色彩、美妙的音乐、富有美感的艺术品布置出“丰富环境”,有助于刺激脑的神经通路,使思维更加活跃,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提升,提高学习、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