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人类丰富多彩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生理状态、环境、认知在情绪产生的过程中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产生实验为我们揭开了情绪之谜。在实验中,沙赫特和辛格找来了一些大学生,为他们注射了肾上腺素或盐水,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复合维生素,目的是测定这种新药对视力的影响。
接下来,沙赫特将大学生分成A、B、C三组,告诉A组“你们可能会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双手发抖之类的生理反应”,而这确实是肾上腺素可能引起的反应;可对B组和C组,沙赫特却说了谎,他告诉B组“你们可能会觉得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可能还会有些头痛”,又告诉C组“刚才你们注射的只是生理盐水,不会引起任何反应”。沙赫特用这种方法引导三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做出不同的认知解释。
此后,沙赫特将每组大学生再分成两个小队,使他们进入截然不同的两种环境:一对在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喜剧表演;另一对去回答一些非常烦琐、无聊的问题,在回答时还要频频遭受质疑,使他们逐渐产生焦虑、愤怒的情绪。
按照沙赫特在实验前的预测,如果情绪是由生理唤醒单独决定的,那么三组大学生的情绪反应应当大致相同;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素单独决定的,那么三组大学生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表现出或愉快或愤怒的情绪。
但实验的结果却和他的预测有出入,其中A组大学生在两种环境中的情绪都比较稳定;B、C两组则出现了预测情绪反应——看完喜剧后感觉愉快,遭受质疑后感觉愤怒。
沙赫特认为这是不同的认知造成的结果,因为A组能够准确地区分正常的情绪反应和肾上腺素引起的药物反应,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他们也能做出合理的认知解释,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小。B、C两组之前受到了沙赫特的误导,不能正确认知情绪变化,会从环境氛围中为自己的情绪寻找解释,因而受到环境影响较大。
由此可见,生理状况、环境事件、认知过程都能够对情绪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更是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情绪认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