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有时情绪高涨、心情极佳,工作、学习颇有效率,与人交往也十分顺利;可有的时候情绪又会十分低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提不起劲来。
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为“情绪钟摆效应”,是说人们的情绪会像钟摆一样围绕着一个中心有规律地来回摆荡。有趣的是,“情绪钟摆”向左或向右摆动的幅度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说,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所能达到的强度是大体相当的。
比如,一名员工突然接到升职的好消息,心中会产生喜悦、自豪等正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很快攀升到最高点。随后“情绪钟摆”会逐渐回落,并会向反方向摆动,他的情绪就会慢慢低落下来,并会出现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样,当负面情绪攀升到最高点时,“情绪钟摆”又会自行调节,他就能够逐渐找回好心情了。
了解了情绪的钟摆效应后,我们对自己情绪的波动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尽量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过喜过悲。一方面,这可以让“情绪钟摆”在正常范围内摆动,有助于减少情绪反弹的力度,从而能够遏制情绪失控的情况。另一方面,避免大喜大悲、保持情绪相对稳定对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就拿过度兴奋来说,它可能会引起心跳加速、头晕目眩、举止时常,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过度悲伤可能会引发呼吸困难、胸口疼痛,影响睡眠和食欲。
所以我们要对情绪进行适当控制,不要动不动就莫名狂喜、大怒失常或是悲痛欲绝,要让“情绪钟摆”尽量在“情绪愉悦——恢复平静——情绪惆怅”之间适度摇摆,才不会对身心造成损害。
当然,控制情绪并不是让我们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表现出任何的情绪变化,这样反而会对自己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由于情绪钟摆左右波动幅度大体相当,倘若我们故意克制一种情绪,降低其反应强度,情绪钟摆的摆幅就会减小,另一种情绪的强度也会相应地降低,届时就会出现“情绪麻木”的现象,也就是说个体对情绪的感知能力会严重下降,遇到不好的事情不会感到特别痛苦、难过,可遇到好的事情也会很难感受到喜悦、开心和满足,这显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一味逃避或压制情绪是行不通的,我们应当客观看待情绪的钟摆效应,接受情绪的多样性,以更加开朗、达观的态度看待情绪波动,这样就不会为情绪时好时坏而感到纠结、困惑了。